教学质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  >  正文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1年)

学校先后参与国家大型演出数十场,2021年我校舞蹈系师生参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学校多个舞蹈节目如《春海》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展现岭南文化的多姿多彩。

学校以粤剧表演和舞蹈表演为特色品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校政行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形成“做精做特一小块,做大做强一大片”的办学理念,树立“教、学、做一体、舞台表演与舞台技术一体、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一体”的“三位一体”的办学思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育人质量、彰显专业特色,建设世界级粤剧表演人才培养高地、国家级岭南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舞蹈、戏剧人才培养中心,以及岭南舞蹈和广东戏曲品牌的孵化器。

经过多年建设,我校立项建设戏曲表演、现代流行音乐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以及表演艺术(舞蹈)等四个校级特色专业群。学校正积极对标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坚持面向国内外文化艺术前沿、面向国家文化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文化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建设,坚持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聚焦艺术+,积极探索新师范、新文科建设发展,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为本体,全面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建成艺术门类齐全、岭南特色鲜明的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

目前,我校拥有广州、佛山,东、西两个校区,占地近350亩,建筑面积229256.9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09718.63平方米,教学与行政用房58424.39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34069.4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734.1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5.415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校内实践基地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2个,实训条件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一、艺术专业情况

学校文化艺术类专业设置齐全,设有6个系(戏剧系、舞蹈系、音乐系、艺术设计制作系、社会文化系、文化创意系),涵盖文化艺术、教育类等23个高职专业。学校以“艺术+人文”“艺术+科技”“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交叉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

我校艺术门类专业齐全,同时开发艺术交叉学科专业。2017年,学校设立文化创意系,教学系部增至7个。2016年,新增戏剧影视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传播与策划、文秘、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等9个专业。2020年,新增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录音技术与艺术、室内艺术设计、国际标准舞等5个专业。2021年,新增音乐教育专业。现有高职专业23个,中职专业2个。其中,戏曲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立项建设戏曲表演、现代流行音乐等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及表演艺术(舞蹈)等四个校级专业群。

我校目前大专在校生有4258人。学校多措并举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在校生人数,推进学校规模化发展。预计今后五年,全日制专科年招生2000人左右,在校生稳定在8000人左右;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年招生500人左右,在校生稳定1500人左右;中职年招生200人左右,在校生稳定在500人左右。到2025年,在校生总人数稳定在10000人左右。

二、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面向产业、面向市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双元”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与对口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与企业在学徒制试点招生、人才委托培养、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方面开展多样化的合作。

(一)专业设置,特色引领

学校坚守艺术职业教育的独特性,以特色为生命力,以特色为竞争力,注重特色办学。遵循高职艺术教育“高等性”“职业性”“艺术性”的内在逻辑,树立“教、学、做”一体、舞台表演与舞台技术一体、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思路,坚持“做精做特一小块、做大做强一大片”的办学理念,努力使学校办学既能体现高等教育的规范性与职业教育的规定性要求,又始终体现艺术教育的自身规律性。

学校自觉承担“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先进文化、培养艺术人才、服务小康社会”根本使命,重视运用综合艺术教育与实践的优势资源,搭建综合艺术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坚持“教学与艺术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逐渐形成特色引领,专业建设成果国内领先,为文化广东建设催生高素质高技能艺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

现有高职专业23个,中职专业2个。其中,戏曲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立项建设戏曲表演、现代流行音乐等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以及表演艺术、传播与策划、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4个校级专业群。

(二)产教融合,双元育人

为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与具备条件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技能培训与鉴定、专利研发、技能展演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构建“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体系。与广东粤剧院、龙狮协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为广西、西藏、贵州、韶关、汕头等地艺术表演团体开办委培班。与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等共同开展三二分段招生改革试点。

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委托培养订单班”等人才培养项目;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平台;为搭建专业技能展示和专业宣传平台,学校整合校企优势资源,与企业合作举办品牌活动,展示教学成果。

1.戏剧系——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通过高职扩招,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委托培养订单班”等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分别与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同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已招收三届现代学徒制学生,试点学生近百人。此外,学校还与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开展定向委培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委培班学生共有146人;同时,与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顺德文艺发展中心大剧院等签订合作协议,招收当地社会人员近50名,便利当地人员学习传承传统剧种,提升学历水平。

2.舞蹈系——结合艺术实践演绎百年党史

联合校政行企,积极参加各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演出,如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音舞诗画《青年运河》等。坚持德艺并修,育训结合,将建党百年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为师生搭建各类艺术舞台,开展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3.音乐系——推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舞台实践+岗位实训”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充分对接岗位,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活动、策划、组织、实践等工作程序带到课堂上,推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落地。

4.文化创意系——建立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机制

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学校深化校企合作融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行业企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目的。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学校与全度(深圳)智能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电子竞技与运动管理专业,与广州悠之听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全度(深圳)智能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慧信企业档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穗演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扩声系统设计与调试》《演出扩声系统的搭建》《电子竞技运动概论》《文书档案管理》等14门课程,积极联合直播业翘楚企业—广州合兴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响应国家政策,探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协同育人的职业院校发展的新需求,努力开创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局面,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构筑宏伟蓝图。

5.艺术设计制作系——举办“沉浸式互动”展览活动

我校与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广东国际科技贸易展览公司等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参加广州国际灯光音响展,合作举办“粤舞粤美--沉浸式互动展”活动,让艺术设计制作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各专业师生与企业进行联合艺术创作。本次展览以我国首条完全民办铁路--新宁铁路的建设历史作为故事主线,通过互动参观及情景再现等方式呈现,集叙事新空间、现代声光电,影像特效等科技手段于一体,以沉浸式展览与演出的方式立体地呈现历史。这是一次新尝试,也是对我省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后备人才水平的一次检验,更向社会展示了我省当下舞台美术教学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三)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由学校实验实训中心牵头,组织各系开展试点证书项目系列申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020年我校成功申报“游戏美术设计(中级)”“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中级)”等2项职业技能等级试点证书,获批培训人数340人,成为全国第三批1+X证书试点院校;2021年我校新增“器乐艺术指导(中级)”“人物化妆造型(初级)”“室内设计(中级)”“数字影像处理(中级)”“自媒体运营(中级)”“中文速录(初级)”“电子竞技赛事运营(初级)”“网络直播技术(中级)”等8项职业技能等级试点证书,获批培训人数453人。截至目前,我校已获第三、第四批次“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共10个,获批培训人数共793人,覆盖学校共9个专业。

为进一步发挥1+X证书制度作用,学校在工作机构搭建、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证书考点申报、证书考核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成立“1+X”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考务管理团队,制定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管理制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安全管理办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务安全保密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以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为依托,深入研究将证书培训内容和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目前我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文秘等4个专业已基本实现“课证融合”,其余5个专业正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在师资培训方面,学校至今已送出17名专业教师参加由试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举办的师资培训,保证每个证书至少有1至2名培训员(考评员)。

在证书考点申报、证书考核方面,学校积极对照每项试点证书考点建设要求,加强专业实训室设施设备建设,并按要求向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平台提交考点申报材料。截至目前,学校已有游戏美术设计(初中级)、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初中级)、人物化妆造型(初级)、数字影像处理(中级)、中文速录(初级)等5个1+X试点证书考点,另有5个试点证书考点正在申报

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试点证书考核工作,至今已组织举办1+X证书考试共计8场,2020年共有90名在校学生参加“X”证书培训并参加证书考试,其中获取证书人数为70人,获取证书等级均为中级;2021年共有235名在校学生参加“X”证书培训并参加证书考试,其中获取证书人数为141人,获取证书等级均为中级。

(四)教学资源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积极推动教师教学发展机制的建立,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为目标,助推教师成为“教坛好手、行业能人”。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建设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创设教师教学业绩工作考核、“双师素质”能力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期考核等四项常态化、周期性考核评价项目。

学校教职工397人,专任教师20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3.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0.73%;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9岁,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为主的教师队伍。激发活力,双师队伍建设走在前列,截至2021年,我校共有双师素质教师164名,占校内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80%。

2019年至今,我校成功引进21位高层次人才,其中俄罗斯、韩国等海内外博士6人,国内博士2人,副高以上职称13人。培育有广东省优秀音乐家6人、优秀音乐家奖2人、“羊城优秀音乐家”2人、广东省优秀调律师1人、优秀专栏作家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岭南美术教育名师2人,中国舞教学团队1个。现有党的十九大代表1名、十三届人大代表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广东省学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历届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2名、副主席6名,历届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4名。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2020-2021年,学校投入近600万元建设成了文化创意系录音实训室、音乐系钢琴修复工作室和98间音乐实训室(其中钢琴房84间,乐器琴房14间),以及1间88位云桌面机房和6间公共教室,还有正在建设的艺术设计制作系舞美制作实训室等一批改造的实训实践场所,其中钢琴修复工作室是我校校内首个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建设,企业投入多台用于翻新、修复教学使用的二手钢琴并提供技术培训与辅导,该实训室的建设为音乐系钢琴调律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实训实践及创新创业平台。

音乐实训室、录音实训室、钢琴修复工作室及云桌面机房和公共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更加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训条件,逐步提高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承载量,为学校扩容、提质提供有力的基本条件保障,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2)校外实训基地

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学校与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等16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广州琴道乐器有限公司2个基地共建单位于2020年8月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名单。

3.教科研建设

1)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为响应国家号召,促进老师们、提升教科研水平,科研处启动了院级2020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①本年度共推荐地市级以上的项目申报二十余项,获得立项的有: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5项;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21-2022年度立项课题5项。

②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共八类42个项目立项,包括新增思政专项,共有18个教改课题、3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个教材项目、7个精品剧目(小型)、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实训基地项目、1个技能大师工作坊、6个大创项目获立项。

此外,今年新增了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科研思政专项,共四类8个项目立项,包括4个教改课题、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教学团队、2个大创项目获立项。

2)开展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及省级推荐工作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的通知》,今年科研处组织开展了校级申报与建设工作,共评选出一、二等奖各1项。其中校级一等奖成果《巡礼铸魂,以艺润心:美育素质教育中礼仪舞蹈教学与实践的探究》获推荐参加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3)校内两个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获得省级认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 年)》和《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进一步 扩大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覆盖面,经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认定审批,我校大湾区戏剧歌舞表演普及教育基地和大学生文化艺术产业孵化基地获认定为标准基地,被授予“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牌匾。

4)艺术作品获国家级、省级作品

我校编排的原创舞蹈作品《醒狮》被列入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获研究支持经费10万元。

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中,我校推荐的15个师生作品共荣获12个奖项,包括:艺术表演类(舞蹈、音乐、戏剧、器乐)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艺术作品类(设计、摄影、书法、微电影)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5)举办教师说课大赛和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美育教育的相关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了校级第五届教师说课大赛和校级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向全校各教学系部传达活动要求,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号召全院关注活动,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五)师生获奖情况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师生的技术技能竞赛工作,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提质”的理念,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校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多项赛事,多次斩获佳绩。例如,在广东省第十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中,戏剧系师生喜获一金、一银、两铜的佳绩;在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中,我校多个作品获奖;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戏剧系美育教改案例《培养粤剧人才,传承传统文化——粤剧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获“全国一等奖”,艺术表演类作品《穆桂英巡营》获艺术表演类乙组“全国二等奖”;我校田多多老师指导2019级音像技术专业李嘉辉同学,李注老师指导2019级单利霞同学在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全矩阵数字内容制作及运营技术”赛项,分别荣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音乐系师生在广东省大中专院校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中取得双一等奖。

三、艺术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德艺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强调知识技能传授和职业操守涵育融合,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丰富“唯真 唯正 唯美”的校训文化。搭建展现专业素质和精神风采的艺术舞台,开展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师生精进技艺、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拓展眼界,形成了融通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园氛围。

“练好功、演好戏、走正路”“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行规”打磨技艺,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的精神传承匠心,用红线女、曾小敏、蒋文端等校友德艺双馨的精神品质浸润心灵,立德树人,艺术工匠培养成效显著。今年,排演韶关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舞台艺术剧目大型原创红色题材话剧《无畏的青春》等一系列文艺精品。排演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沉浸式”“互动式”等创新方式,将德育教育、工匠精神融会其中,取得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出台系列文件,积极探索构建学校、社会、家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德育研讨会,共收集论文70多篇,教师中有200多人次参与研讨。

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程思政及党史教育有机融入各类文化及专业课程,有效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荣获高校思政课党史教育优质课例、高校大学生讲党史公开课、教育工委优秀案例一、二、三等奖多项;学校教师荣获2021广东省职业教育教案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全省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典型案例、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获2021年度广东省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暨广东省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课题立项多个。我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概况调查及其功能作用发挥探析》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同时,学校把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当中,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三下乡”活动。由多名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思政课教师参与编写,音乐系、戏剧系、艺术设计制作系二十多名师生参与音视频录制、绘画、课件制作的融媒体作品——《支部书记党课三十讲》,是学校师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融合的成果,更是学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2021届全日制大专应届毕业生共853人,纳入就业方案的毕业生874人,其中,男生237人,占总人数27.12%;女生637人,占总人数72.88%。学校2021届全日制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5.1%,主要就业地区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其中五贯戏曲表演对口率为100%,4280 元/月。

四、艺术服务社会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近年来,我校积极送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大众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开展惠民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文化送到基层、送进社区、送到学校、送到群众家中。今年,学校社会服务项目共计10项,完成服务23场次,现场受众人数共34900人次,社会服务70300人日,提供服务收入共计216.775万元。


(二)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

我校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发展,提升职业技能”为主题,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举办南海区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开展综合惠民展演、艺术竞赛、艺术课堂展示、特色讲座、作品展览、讲学培训、校企互动等项目,以校企合作、传承文化、开放校园、为民服务、贴近群众、生动有趣为原则,方便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魅力,了解艺术职业和职业院校,促进大中小学生发现艺术职业乐趣,感受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

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学校各系(部)根据各专业教学需求,组织师生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共有2749名学生和175名老师及21家企业参与到我校举办的特色讲座、讲学培训、校企互动、技能大赛、惠民展演等33项活动中,推送典型案例、宣传稿件22篇。本次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开拓了师生对职业教育、行业前景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传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打造我校职业教育活动品牌,全面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及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艺术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水平。

(三)承办大型赛事活动

2021年4月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在学校文体馆圆满举行。赛项为团队赛,竞赛内容、竞赛方式、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等完全采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比赛分四个模块先后进行,对选手的基础知识、基本功法、剧目表演等内容进行考核,考察选手的专业文化素养、唱念做打基本技能和角色塑造能力。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学校多年来人才培养和传承传统文化成果,展现了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水平,助力推出优秀戏曲表演人才,夯实广东省职业院校艺术教育交流展示平台。

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赛事通知文件,学校还将承办广东省大学生高水平艺术团队交流展示活动和2021-2022年度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及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

(四)开展技术研发

我校教师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研发,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021年我校电教信息中心教师联合其他部门教师开发的2个软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服务行业企业,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对接、联系行业、企业各单位,主动服务本省文化产业、服务新型城镇化、服务中小微企业,走出学校,贴近大众,积极开展各项开展社会服务,打造师生锻炼实践平台,积极拓展市场并派出师生为各市区文化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的作用,进一步迈开用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步伐。 2020-2021年,我校与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联合举办顺德粤剧师资教学提升班,与广州合盟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三期舞蹈师资训练营,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合作开展2021年“四季之声·活力南海”——南海区文化馆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训,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合作开展第一届南海少儿曲艺文化志趣班,联合广州礼仪协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2020年秋季礼仪培训等多项培训活动。

(六)服务学生发展

近年来,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邀请校内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这些讲座涉及职业技术应用、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领域,专家教师介绍的职业技术前沿资讯使我校学生开阔眼界,有效促进我校学生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倡导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计划等活动,在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属地或对口支援地区学生的发展,促进当地美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七)疫情防控

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谋划好开课的准备工作,筑牢防疫铜墙铁壁。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提出的“四宁四不”防疫精神状态和工作目标,学校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保障工作落到实处。2020年疫情防控经费支出共计38.33元,其中,物资和用品采购29.37万元,职工核酸检测4.88万元,宣传制作费用4.1万元。

1.严防严查,保障教学实训场所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根据省厅、属地防控和学校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疫情各项防控措施,制定《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校内教学场所管理方案》;制作疫情防控期间教室使用指引流程图、课堂疫情应急情况指引流程图等;责任到人,定期严查教学实训场所,排查安全隐患,常检查常维护,提高教学实训场所安全系数和使用率,做好教学保障工作。配合后勤保卫管理处,做好文体馆的消防疏散逃生应急演练,保障教学实训场所安全。

2.压实责任,有效跟踪,确保实习实践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实验实训中心制定了《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实习实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外出实习学生情况登记,清楚掌握学生实习去向;形成实习回访机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所在单位及宿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建立实习数据“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系实习指导老师每天通过微信或电话对在外实习学生情况进行摸查,实时掌握学生的行动轨迹、身体情况、心理状况等,并做好记录形成报表上报省教育厅,发现问题立马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做好应急处理。

   3.排忧解困,推出心理援助,创作抗疫作品

我校心理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坚持数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同时投身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面对新生刚入学的调适,排查学生心理情况,开通心理援助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本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因疫情产生的心理焦虑、急需情绪缓解的人员。

我校体育教师关心师生健康,为全校师生设计运动项目,拍摄运动视频,带领师生加强体质锻炼。公开征集“众志成城抗疫情、共克时艰渡难关”主题歌曲歌词,创作16首抗疫歌曲,创编18支抗疫舞蹈,创作文章、海报、视频等抗疫作品300多个。同时组织党员捐款,共收到爱心捐款136475元。

4.保障生命,组织核酸检测及疫苗注射

疫情防控期间,我校联合狮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并组织完成三针新冠疫苗接种。

5.关心学生,加强学生疫情防控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各系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分别开展安全教育、疫情防控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走访宿舍、主题教育班会等方式,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盗、防骗、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

五、政策保障

(一)政策实施情况

学校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制定并实施“十四五”发展建设规划;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加大章程实施力度,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围绕《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章程》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和修订了280 多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和能力。学校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内部治理结构系统,着重规范办学自主权的行使和监督机制。党委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学校长期聘任常年法律顾问,遇到重大决策或涉法事项,及时咨询律师意见,保证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近年来,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出台一批制度,规范管理。例如:出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校企合作制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暂行办法》《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职称评审办法》《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人事管理制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修订财务管理制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防范化解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述各项制度都获得了良好的执行和实施。

(二)质量保障落实情况

根据《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6〕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6〕168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学校加快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细化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制度,发布年度报告。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培训、监控制度,开展各级用户数据分析及反馈机制。

2.专业质量保证

邀请第三方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开放课程相关制度和第三方评价体系。

3.课程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课程标准规范、完备,课程设置科学性、先进性进一步提高。

4.师资质量保证

完善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用标准。拟定双师素质的认定标准。相关制度、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

5.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标准、教育方案、奖学金评审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学生诉求回应速度、学生满意度持续提高;意外事故率不断降低。建立特殊学生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保机制。

6.体系运行效果

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通过校园内控体系建设,逐步修订质量事故管控体系。

(三)经费投入与财政专项实施情况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734.1万元,当年新增248.96万元,针对舞蹈实训室、钢琴调律实训室、计算机辅助实训室、印刷实训室、电竞实训室等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及设备更新,完善校内实训场所功能建设。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工作,投入265万元用于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和“防火墙”,规范学校新媒体的运行管理,提升官微建设水平。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学生宿舍楼竣工并启用,同时全力推进综合教学大楼基建项目的建设,并投入38.97万元用于改善两个校区宿舍楼居住条件,使学校教学、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面临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1.“扩容”“提质”“强服务”势在必行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2万人。我校目前在校全日制大专生人数仅四千多人,专业23个,规模过小,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也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势政策不一致。

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新时代的办学,不仅是发展基础和学科实力的硬比拼,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软较量。学校前身由于由两所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在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制度建设需逐渐规范。

3.专业群模式的专业构建仍然迟缓

目前,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群、现代流行音乐专业群获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另有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传播与策划专业群、表演艺术(舞蹈)专业群四个院级专业群,但还存在对专业群概念模糊、专业群设置缺乏论证、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缺乏内在群组逻辑等问题,还达不到群内专业既在教学资源、合作企业等方面共建共享,又分工协作、特色发展的要求。

4.师资队伍结构化矛盾仍然突出

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足,教职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薄弱;部分专业特别是新增专业骨干教师偏少,来自企业行业高水平兼职教师作用未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占比过高,超过学校在编教师人数,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师资队伍结构化矛盾仍然突出。

5.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目前,学校共有16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相对有限,合作机制不够健全,长期稳定合作企业数较少,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较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对未来的展望

1.促“扩容”,抓“提质”,强“服务”

今后,学校只有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丰富优化专业,抓好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学校需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内涵式发展,通过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产学融合、促进转化等措施,提升治理效能,才能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加快构建专业群模式的专业

明确专业群概念,加强专业群设置论证,理顺专业群内各专业内在群组逻辑,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要求。

4.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合理调整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更新教职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高主动发展能力,发挥来自企业行业高水平兼职教师作用。

5.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

增加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健全合作机制,稳定长期合作企业,增强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